?為完善甌北街道路網結構,緩解區域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品質,優化人居環境與營商環境,甌北街道計劃推進永嘉經開區甌北林垟區塊改造提升工程(一期)-甌北大道(東甌大道-張堡東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特制定該工程重大行政決策方案。
一、決策目標
(一)擬解決主要問題
甌北大道(東甌大道-張堡東路)段是甌北街道東西向重要支路,現狀道路設施老舊,通行效率不足。本工程通過改造提升將解決道路破損、排水不暢等問題,消除安全隱患;
同時優化交通組織,緩解甌北核心區與林垟區塊的交通擁堵;此外還將完善雨污管網系統,解決周邊住戶、企業生活生產污水處理問題。
(二)工程主要效益
(1)有利于完善甌北街道的基礎設施
本項目的實施可以使甌北街道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大提升,可以緩解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從而使群眾生活條件和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2)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
通過道路斷面優化、景觀綠化及智慧交通建設,打造整潔有序的城市空間,助力甌北現代化城區建設。
(3)促進可持續發展
落實環保“三同時”要求,完善排水系統,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
二、決策依據
《永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甌北街道控制性詳細規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等有關法律法規。
三、建設方案
(一)建設內容及規模:本工程道路工程全長約485m,紅線寬度16m,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給水工程、交通工程、景觀工程等。
(二)項目選址:本工程位于永嘉縣甌北街道浦二、堡二社區,本期工程西起張堡大道,東至東甌大道。
(三)估算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概算總投資1101.44萬元,項目所需資金由縣財政統籌解決。
四、可行性分析
根據工程區域位置,綜合建設背景、建設條件、建設方案、社會效益、節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選擇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方案。
1. 是破解交通瓶頸的迫切需求。甌北大道(東甌大道-張堡東路)段是串聯甌北核心區與林垟產業區塊的“毛細血管”,現狀道路紅線寬度不足(僅16m)、路面破損嚴重、排水設施老化,高峰時段擁堵指數達1.8(據2024年交通年報)。本次改造通過優化橫斷面布局、增設智慧交通系統,可提升20%通行效率,有效疏解甌北經開區貨運物流與居民出行疊加壓力,助力“十分鐘便民交通圈”建設。
2. 是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關鍵舉措。原排水管網建設標準低,暴雨期內澇頻發、積水嚴重,威脅沿線企業及居民安全;通過本次改造,對排水管網進行系統性重建,極大消除安全隱患。
3. 是賦能產城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林垟區塊聚集泵閥企業百余家,但現狀道路配套設施滯后制約產業升級。通過改造后管網承載力大幅提升,滿足企業擴容需求;智慧交通系統實時調控物流路線,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景觀綠化與透水鋪裝(透水率達90%)改善區塊生態形象,增強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技術經濟合理性
1. 成熟可靠的技術路線。道路結構采用分層強化設計(30cm巖渣基層+雙水穩層+復合瀝青面層),壽命達15年,高于支路標準12年;排水系統執行《城市排水防澇標準》(GB51222-2017)重現期P=3年要求,暴雨防御能力提升至省級標準;智慧交通子系統(含自適應信號燈、電子誘導屏)與永嘉縣智慧城市平臺無縫對接,實現全域交通協同管控。
2. 精準可控的投資效益。總投資1101.44萬元,單位造價2.27萬元/米,低于省內同類改造項目均值(2.8萬元/米);工程費用占比84.4%(929.42萬元),其中管線工程投入464.09萬元(占49.9%),直指痛點領域,預備費僅4.76%(52.45萬元),風險預留科學合理,符合《政府投資條例》嚴控概算要求。
(三)可持續發展能力
1. 生態友好性。南側人行道采用透水磚+級配碎石結構,年均可蓄滯雨水1200m3,助力海綿城市建設;2m寬綠化帶種植本土喬木(樟樹、桂花),固碳量達1.2噸/年·百米,改善微氣候。
2. 長效管護機制。同步建設道路健康監測傳感器(沉降、荷載),數據接入縣住建局智慧管養平臺。
綜上所述,本項目以精準投資破解發展堵點,技術方案成熟、經濟效益顯著、生態效益可持續,是完善甌北城市功能布局、服務泵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工程。
五、實施計劃
施工期6個月,2026年5月底建成。
六、決策執行單位
永嘉縣人民政府甌北街道辦事處